跨境電商賣家在將貨物發往美國海外倉時,頭程物流選擇至關重要。選對了,能省下不少成本,提升整體運營效率;選錯了,可能不僅浪費錢,還影響客戶體驗。今天就來聊聊海卡、海派、空派這三種主流頭程物流方式,幫你找到適合的方案。
頭程物流指的是貨物從中國出發,運輸到美國海外倉之前的運輸環節。選擇合適的頭程物流方式,能直接影響你的成本、時效和客戶滿意度。
海派是指通過海運將貨物運到美國港口,到達后由當地快遞公司(如UPS、FedEx)完成最后一公里派送。
適用場景:適合小件、輕貨,尤其是單件重量在30公斤以下的商品。
優點:
覆蓋面廣,快遞能到的地方都能送到
時效相對較快,美西地區通常19-23天,美東23-26天
價格適中,是海運中性價比最高的選擇
不會產生額外的超重或超長費用
缺點:
單件重量限制在30公斤以內
體積也有一定限制,超過120厘米的單邊長度可能不適用
不適合大型家具、出行工具等大件商品
計費方式:按實際重量計算,通常以公斤為單位。
卡派(也稱海卡)是指通過海運將貨物運到美國港口,到達后由卡車公司完成最后一公里派送。
適用場景:適合大件、超長或重量較大的商品,比如家具、大型設備等。
優點:
沒有重量和體積限制,只要裝得下就能運輸
適合大批量、點對點的運輸
價格相對便宜,是海運中最經濟的選擇
缺點:
時效較慢,美西地區通常26-38天
不適合小件、散件商品
派送靈活性較差,需要提前預約
計費方式:按體積計算,起始標準為600立方。
空派是指通過空運將貨物直接運送到美國,再由當地快遞完成派送。
適用場景:適合高價值、時效敏感的商品,比如電子產品、季節性促銷商品等。
優點:
時效最快,通常5-9天就能到達
適合緊急補貨或爆款商品
缺點:
價格最高,約為海運的3-5倍
有嚴格的重量和體積限制
起運量要求高,通常15公斤起
計費方式:按實際重量或體積重量計算(取高值)。
項目 | 海派 | 卡派(海卡) | 空派 |
---|---|---|---|
時效 | 美西19-23天,美東23-26天 | 美西26-38天 | 5-9天 |
價格 | 適中(海運中性價比高) | 最便宜 | 最貴(約海運3-5倍) |
適用貨物 | 小件、輕貨,重量<30kg | 大件、超長貨物,無重量體積限制 | 高價值、時效敏感商品 |
計費方式 | 按重量(KG) | 按體積 | 按重量或體積(取高值) |
優勢 | 時效快、價格適中、適用廣 | 價格最低、適合大件 | 時效最快 |
看商品特性:小件輕貨選海派,大件重貨選卡派,高價值商品選空派。
看銷售節奏:季節性商品或爆款可以考慮空派,保證快速上架;常規商品選擇海派或卡派,降低成本。
看庫存周轉:高周轉率商品適合空派,能快速補貨;低周轉率商品適合海運方式,攤薄成本。
看目標市場:如果主要面向美西市場,海派的時效會更優;如果面向全美,可能需要考慮卡派的性價比。
小批量試銷:初期可以嘗試海派,成本低,風險小。
批量備貨:大量備貨適合卡派,單價更低。
緊急補貨:遇到爆款或庫存告急,空派是最快的選擇。
綜合考慮:不要只看價格,要綜合考慮時效、成本和商品特性。
免責聲明:個別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,本網站轉載僅為分享和交流行業信息,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,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。
“環至美,專注美國大件尾程派送,自助叫車,智能比價,快速履約,全程跟蹤!”
相關資訊
美國海外倉退換貨難題怎么破?賣家必看的高效處理指南!
2025-09-15對于征戰跨境電商的賣家而言,將貨物備至美國海外倉已是提升時效、優化體驗的常規操作。然而,當訂單量攀升的同時,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隨之而來——退換...
美國海外倉貼標服務全解析:為什么這一步不能省?
2025-09-15在跨境電商的運營鏈條中,從國內發貨到海外倉備貨,再到最終送達消費者手中,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。而其中看似不起眼的“貼標”環節,卻常常成為影響銷售、甚...
化妝品、電池等敏感貨無法入倉?了解美國海外倉特貨產品倉儲解決方案
2025-09-15“化妝品被拒收?”“帶電池的電子產品無法入庫?”“好不容易談下的大單,卻卡在了物流上?”——這是不是你做跨境生意時,經常遇到的“頭疼事”?在美國市場,化妝...
家具跨境電商如何借助美國海外倉倉配一體化降低30%物流成本
2025-09-15一張沙發,從中國發到美國客戶家,運費可能比貨值還高?大件家具跨境,最讓人頭疼的不是賣不出去,而是物流成本高、配送周期長、客戶體驗差。稍有不慎,利潤全被物...
選對美國海外倉,等于打通跨境電商“任督二脈”
2025-09-152025年,跨境電商的戰場早已不是“有沒有貨賣”,而是“能不能快、穩、省地送到消費者手上”。在這個拼速度、拼體驗、拼成本的時代,一個看似低調的環節——...
品牌出海如何降本增效?美國海外倉綜合物流解決方案來了
2025-09-152025年,中國品牌出海已從“野蠻生長”進入“精耕細作”時代。流量紅利見頂、平臺競爭白熱化、國際物流成本高企……越來越多的品牌方意識到:賣得出去,不如...